拓(tà)亦写作搨,拓片制作技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,起始时间不晚于南朝刘宋时期。拓片制作在唐代已具有相当高的技艺,不但有墨拓,还有朱拓。据记载,唐拓朱砂本《圣教序》“朱色鲜艳,香气袭人,自首迄尾,丝毫无缺,碑一册,跋三册,重十数斤,盖初拓时进御者”。宋代金石学兴起,促使拓制之风盛行,其中仅《金石录》就收有二千多种拓片,可见规模宏大。明清两代拓制技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,拓片更精致,范围更广泛,种类更多样,方法亦有出新,比如明代的多色拓、清晚期的器形拓。
到了现代,高科技层出不穷,无论在文物鉴定、文物记录、文物保护收藏等方面,有前所未有的提高,为考古学增添了新设备、新技术,极大地促进了考古事业的发展。但是,拓片因有其独特作用,仍不可放弃。
古老的拓制技艺,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,需要加以保护、提高,使拓片制作者后继有人,技艺更加精进。本次课程将从理论与实操两个部分入手,让参与者完整地了解到与拓片有关的知识体系与实操技术。
导师简介
李伯璋
中山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,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垂直领域资深策展人。主要创新成果《再情境化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教育》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博览会上荣获铜奖、全国最佳教育策展团队奖、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奖。在核心刊物发表乡土文化、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论文多篇,成功策划举办多场本土文化原创展览。
主要代表作:
《再情境化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教育》(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博览会GX291)
《东莞本土茶文化初探》(《中国茶叶》2020.8,第22卷第8期 p81-85)
《莞邑茶香——东莞本土茶文化展》(东莞首个本土茶文化原创展)
《福海寿山——百岁坊寿文化展》(国保单位活化)
《绩著边陲——建威将军谢遇奇生平展》(国保单位活化)
《山水相逢——东莞非遗地图展》
《南社村史陈列》(省级村史馆示范单位)
《盛世清音——中国古琴文化特展》(观众56万人次)
《十里荷花伴茶香——南社明代荷花茶会》(直播观众864万人次)
《寮步陶瓷厂》(东莞本土工业遗产研究项目)
温馨提示:
1、参与人员年龄需11岁以上。
2、请佩戴口罩入场,保持社交距离。
3、本场馆需要脱鞋入场参加活动,请市民自备鞋袜。
0条评论